结构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结构管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书刊印后加工呼唤合理工价

发布时间:2021-10-26 10:09:54 阅读: 来源:结构管厂家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技改力度的加大,书刊印刷质量整体在上升,但毕竟还是合格品占多数,优等品偏少。究其缘由,以装帧不到位被判出局的占多数。由于装帧是图书制作的集大成者,1旦有损,前功尽弃,令人感到非常遗憾。2004年全国出版图书20余万种,可经过新闻出版总署质量检测中心组织的评定,全国选送的6万余种图书中被认定为优等品的仅252种。虽然这个数字已经是上年的1倍有余,但照旧嫌少。而且这些送评图书还是出版社或印刷厂好当选优,经屡番挑选后再送评的,可见整批图书的质量情况自然更不容乐观。今年8月,上海市文明办与新闻出版局联手组织第3届上海书展,从现场随机抽取了806种图书,终究选出的优等品10种,占1.24%;不合格品16种,占1.98%。随机抽评所反应图书质量的真实性自然要大于送样评比。这两组数据告知我们,图书质量的进1步提高还有相当1段路要走,而认真分析导致装帧落后的缘由,有针对性地解决图书装订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当重要。 印后生产设备落后是影响图书质量的根本缘由 现代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仰仗生产设备。用传统车钳刨加工出来的零件,其精度永久也赶不上由加工中心加工的产品质量。瑞士专司生产印后设备的马天尼公司中国区总裁曾介绍,马天尼公司在达措芬根工厂加工中心已到达无人操作的地步。设备24小时投入生产,1旦产生意外,会根据事前设置自动通知维修工到厂维修。在印刷业1样如此,用单色机承印多色产品时,师傅的技术在于能凭经验判断出4色叠加后的终究效果。中华印刷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初印制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藏画集》,其难度就在于用单色机复制出原作的神韵。由于计算机控制操作台的多色胶印机的广泛使用,这类技术明显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传统地图制作中的区域分色技术是地图制版中的难点,掌握者极少。在计算机已完全代人做分色的今天,这门绝技已无挥洒之地。这几年国内印刷质量的极大提高就在于高速多色印刷机的大量免税引进,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多色印刷机保证了印刷品质量的达标,操作印刷机也尤如使用全自动照相机拍照,操作简单快捷。 回顾近10年印刷业的技改进程,印刷机的引进如火如荼。印后加工设备虽然也有投入,但相对印刷机改造的力度,简直就是马尾巴拎豆腐——不值1提。1句话,印刷企业在印后设备方面的投入仍然偏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印刷业统计数据显示,至2005年末,全市具有8色商用轮转印刷机25台,对开4色及以上平版印刷机459台,而具有的精装联动线至今仍徘徊在个位数。其中最新的1条还是中华印刷公司在1999年为制作《辞海》彩图本而引进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没有引进过全自动做壳机,这1切自然导致了装订整体水平的相对落后。 以上其实不是是否是定这10来年印后领域的进步。与数年前比,几近所有的装订厂都配备了折页机,依托手工折页的局面已完全改观。圆盘包面、骑马订的购置力度也较大。公允地说,国产印后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制作1般书刊产品的需要,相对进口设备称得上价廉物美,但这毕竟是用于1般图书产品的制作,高级设备整体偏少。 笔者其实不是是否是定装订工人的作用。与印刷相比,高素质装订员工对产品质量照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1样的设备开切双联产品村民遭遇强拆怎么办,采取工艺不1样,就有封面暴口与不暴口之分,经验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优秀的装订师傅能够手工制作出最上乘的精装图书,有时乃至比机器制作得还要好,但他也许可以保证制作10本图书规格1样,却没法保证整批图书规格1样。这就是设备的优势。 印后加工工价偏低是影响印后技改的主因 如果说近几年印刷工价的延续下跌已严重影响了印刷企业更新设备的积极性的话,那么太低装订工价的雪上加霜已到了引发印刷企业“大流亡”的程度。这不是笔者耸人听闻,而是目前印刷装订行业的现状。 有人戏说“出版社是坐着吃饭,书店是站着吃饭,印刷厂是跪着吃饭,装订厂是趴着吃饭。”这段话所反应出的是编印发之间在利益分配上严重失衡的现实。虽然这几年出版社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危机感日益增强。2005年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上岗工人平均月收入为2 235元,也即年薪为2.68万。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全市4 971家印刷企业的统计显示,当年平均年收入为1.75万元,几近比全市平均收入低3分之1强,而这个数据还包括着比装订工人收入要高出1层的印刷工人的平均收入。 从香港的情况来看,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盈利水平相对较低,而作为制造业的印刷有着相对较高的利润。聚集着较多香港内迁印刷厂的珠3角地区,当下装订工价比内地其他地区高,在装订工价上他们沿袭着香港地区的操作习惯。因此,工厂对印后投入的力度远比内地强,图书的整体质量天经地义地也比内地高出1层。 太低的装订工价严重影响着企业对印后设备的投入。从现状看,1些大型印后设备的技术改造代价1样以千万计,没有充分的盈利能力,没有充分的相干业务,任何投资者,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者出于让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都不会乐于向不赚钱的部门投入。 太低的装订工价也严重影响着装订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固然强调人是要有精神的,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工人不可能长时间安心从事没有相应回报的劳动遇到强拆该怎么对付。工人缺少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很难要求他们去创新、突破,更别说实现图书质量进1步提高了。 1本图书是由作者、编辑、生产工人共同劳动创造的产品,任何1个环节不可或缺。印刷品质检中心测评1本图书的优劣,首当其冲考虑的因素是装帧新颖、别具1格。如果1本图书的装帧没有吸引力,将会极大影响图书的销售量,所以出版社不能小觑装帧设计,印刷厂不能轻视印后生产。 1言以蔽之,偏低的装订工价制约了装订业的技术改造,制约了图书质量的向前发展。工价长时间偏低的局面如果不能有所改观,期待内地图书质量再提高的愿望也就很难实现。全部图书质量会照旧在现有水平上徘徊,乃至还会因装订设备的老化有所减退。 出版社应当给印后加工公道的工价 有人把出版行业纳入暴利行业之列,认为图书定价偏高,出版利润过厚。出版社为什么在这类舆论的压力下照旧不断地要求印刷厂降落印刷与装订的工价呢?缘由有2: 1是印刷业扩大过快,供过于求的状态增加了出版社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多情况下是这个厂不做,另外1个厂为了生计会同意以低价承揽加工;本市的印刷企业不做,周边省市的印刷厂仰仗着劳动力本钱低廉去做。面对诸多矛盾,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调和作用,是否是可以考虑对以低于行业最低工价承揽业务,导致市场混乱的企业作出相应的处罚。2005年,上海装订业相对集中的某区印刷行业协会在出版社教材装订工价要求打折的情况下揭竿而起, 抱团抗争,结果出版社迫于教材的生产时效不能不做出让步。这是行业协会利用集体气力发挥调和作用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编印发3者间的利益分配没有调理到相对平衡的地步,这场搏弈就肯定还会继续下去。 2是各出版社本身被利润目标考核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为承担着文化传播责任的出版社固然应当有相应的利润,但首先应当意想到她还承担着社会责任。1味向钱看,势必减缓出版社对出版大文化项目的热情,势必急功近利去出1些媚俗低级的图书。上1级机构对出版社的利润指标层层加码,逼迫着他们向下游企业转嫁本钱。 凡事需有度,当印后业务发展到为出版社义务打工的时候,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自然就开始陆续退出这1领域,交由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去重新整合。 还必须指出的是,产品质量与产品本钱是1个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式,低工价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低工价还极有可能导致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公租房拆迁怎么申请行政复议。因此,公道的工价是制作高品质产品的条件。 在强调印后加工需要公道工价的同时,工厂也应当努力在装帧工艺的创新上下工夫。社会在发展,时期在呼吁创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如果印刷厂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不能尽力满足出版社的各种要求,就会影响出版业的发展。近几年装订环节推出的新工艺层见叠出:封面的局部UV、封面文字轧凹凸、多拉页封面、刊物中的模切广告、软面精装、无线精装、局部硬面精装,等等。事实告知我们,只要勇于探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图书是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的出现、电子书的出现虽然对传统出版有1定影响,但毕竟是1个渐进的进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图书在中国肯定还有1个向上发展的阶段。出版与印刷应当共同寻求有益于促进印后发展的公道工价,印刷企业与专业装订厂也应当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尽自己的1份气力。转载自:印刷世界